有些道路只有凭借信念和直觉才可能实现,白舸便是这样的人。祖籍勃艮第,心系中国,怀揣酿酒梦想,他踏上了一场非凡的旅程:在云南香格里拉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原之上,酿造出顶级佳酿。在湄公河谷与青藏高原之间的险峻环境中,他接手了霄岭酒庄(domaine XiaoLing),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葡萄酒庄之一。这是一段关于传承、风土与革新的故事。

从中国的绕行,到回归根源

白舸起初并非酿酒师。他出身于勃艮第博讷(Beaune)一个与著名的宝尚酒庄(Bouchard)有关的家族,自1980年代以来便在中国从事其他领域的事业。2012年,一次偶然的机缘使他开始认真接触葡萄酒:他的叔叔请他协助处理一批数量可观的勃艮第葡萄酒,由此他重新审视了中国的葡萄酒潜力。一封封19世纪法国传教士描述云南高原种植葡萄的信件,更激发了他投身酿酒事业的决心。

充满好奇的他踏上寻找“葡萄酒中的香格里拉”的旅程,最终来到了湄公河上游的茨中村。在这里,一座融合中西风格的天主教堂见证了19世纪巴黎外方传教士的历史。早在1930年代,这些传教士便在此种植葡萄,用于酿造弥撒酒。这个偏远地区仍然居住着藏族和纳西族的天主教徒,葡萄种植传统却已被遗忘。对白舸来说,选择十分明确:他将在传教士的足迹上,在此酿酒。

霄岭,云中的山峰

酒庄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承诺:“霄岭”,即“云中的山峰”,既描绘了当地险峻的地势,也寄托了酒庄梦想的成分。2014年,霄岭酒庄由“les Sentiers du Ciel”与该领域的年轻企业家 Alexis de Guillebon 于2014年创立。这既是技术挑战,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和文化传承的实践。第一批仅3公顷的葡萄园仅产出3000瓶葡萄酒,但理念明确:极致品质、手工工艺、尊重风土与村落参与。

酒庄很快就聚集了最优秀的人才。瑞士酿酒师 Yves Roduit 酿造了第一批葡萄酒。随后是曾在第戎(Dijon)学习的中国青年酿酒师牟超加入,不久又邀请了前Clos de Tart总监Sylvain Pitiot加盟。三年前,年轻杰出的冯建接过了酿酒工作,他曾被评为中国最佳青年酿酒师。白舸的目标并非简单复制法国模式,而是扎根本地,创造适合当地条件的酿酒技艺。这里的一切都是独一无二的:海拔、气候、地形、葡萄品种,还有村民。

天地之间的悬空葡萄园

香格里拉的风土独特而壮丽。葡萄园位于海拔2000至2800米之间,悬于俯瞰湄公河的陡峭山坡上。这里气候受季风影响,且因高海拔而温和适宜:夏季凉爽,夜晚寒冷,秋季干燥。与中国北方葡萄产区不同,冬季葡萄藤不会被冻坏。此外,微气候的多样性提供了对土壤和地形精准的解读。

白舸和团队与当地23个家庭密切合作,覆盖了十多个村庄。葡萄均手工采摘,生态农业随处可见,产量极低。葡萄酒通过两种方式酿造:采用传统陶罐发酵,再用勃艮第全新橡木桶陈酿。一切均在海拔2000米的酒窖完成,那里融合了修道院传统和现代严格标准。

介于波尔多与勃艮第之间

位于西藏之心的佳酿。赤霞珠是酒庄主要葡萄品种,有时也与梅洛和佳美娜混酿。霄岭正牌(XiaoLing Grand Vin)是酒庄的标志性红酒,融合多个村庄的葡萄,风格类似勃艮第,分区块独立酿造。其清新、优雅、丝滑的单宁可与优质黑皮诺媲美。2022年,2019年份的霄岭茨中特级酒被James Suckling评为中国第四佳葡萄酒。

更令人惊喜的是一款白葡萄酒:一款种植于近2800米海拔的霞多丽葡萄酒,以其优雅纯净的特质被评为2023年“年度最佳中国葡萄酒”,霄岭酒庄也因此跻身全球值得关注的酒庄之列。

此外,酒庄还推出了一系列风土佳酿(Terroir Series),展现出当地土壤和气候的丰富性。红坡、九浓顶、茨古,每个地块都呈现出高海拔赤霞珠独特的面貌。酒庄还生产了一款限量版黑巴科葡萄桃红酒,并计划未来酿造起泡酒。

一次人文与精神的冒险,

白舸最令人钦佩的不仅是其技术成就,更在于项目的灵魂。他不仅谈论葡萄酒,更注重传承。他称当地村民为合作伙伴,把群山视作家园。年过六旬的他,既是勃艮第人也是云南人。他娶了一位中国妻子,汉语流利。他致力于发展葡萄酒事业,同时培养年轻人、保护遗产、推动社会发展,复兴被遗忘的传统。

酒庄产量虽小,每年仅12000瓶,却以真诚闻名。这里的葡萄酒既扎根土地又高远云端,承载着村落的希望与梦想。每个年份都是香格里拉灵魂的一部分,正如白舸谦逊所言:“这是献给山脉的一份礼物。”

未来之路

霄岭的故事才刚刚开始。不久后将测试新的葡萄品种:在温暖山坡种植西拉,凉爽地区种植阿尔巴利诺。酒庄计划扩大酒窖和品酒设施,以欢迎全球爱好者。更多的村庄也将加入葡萄种植区。

白舸常说命运把他带到这里,但若无他的耐心与投入,这个命运也将沉默。在十年间,他证明了最疯狂的梦想也能孕育出卓越的风土。他创造了一款前所未有的葡萄酒:云端之酒,灵魂之酒。

Didier Buffet